蓝瓷

关于《长冬如许》与《未完成的肖像》的一些个人看法

  • 读完《长冬如许》,如果意犹未尽的话,推荐看看露中《未完成的肖像》也是相当经典的一篇露中文。

  • 【以下对《长冬如许》《未完成的肖像》有较大剧透,请务必至少看完《长冬如许》之后在阅读本文】


《未完成的肖像》

原址:https://tieba.baidu.com/p/1077428924

【我在个人主页里转载了自己存的肖像全文 白桦老师在lof上没有放肖像】 


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位老师想表达的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两篇文都看过的读者可能都能感受到。


时代的车轮碾过,将他轧得遍体鳞伤

《长冬如许》全文中私认为最触动的一句话


  • 关于伊万与王耀的形象

以沫老师和白桦老师的两篇作品各有千秋,私以为以沫老师的《长冬如许》中心在露中二人,更注重于描绘他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曲折的情感,展现他们身为大时代下的普通人的形象。

他们并非完美无缺的神明,而是有血有肉,有情有欲,也有缺点软肋的普通人。正如伊万最初并不纯粹是因为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怀才来到中国,王耀在机缘巧合之下接受了那份成为两人之间裂痕的任务。他们混着青涩的爱恋与情//欲的爱情,在命运的无常中,显得那样苦涩。当年一别竟成永别。结局后,过去他们之间的短暂温存,是如此不堪回首。

他们固然有着高尚的思想,却也受个人私情的支配与时代背景的局限。其实本篇中他们结局一开始便注定。

《长冬如许》确实是一篇值得二刷的文,在知道了分别后漫长的时光中,两人究竟经历了什么,变成何等模样。再看当年意气风发,无所畏惧,正值青春年少的两人,想必会有更多感慨。

而转世番外中的两人,脱离了那个时代的背景,脱离了他们成长的背景之后,真的还会是让读者落泪感慨的那两人吗?但那无疑也是一种宽慰,60年代被车窗玻璃乃至时局所隔开的那双手,终究还是牵在了一起。


《肖像》中露中两人的形象则更加理想化,作为战士他们英勇无畏,而作为普通人,他们也怀有在战争年代难以想象的细腻柔情。他们之间的情感几乎不含欲//望,是更加纯粹的高尚的情谊。将他们联系到一起的,可以说是战争期间的患难与共,也可以说是相同的理想与兴趣......

这是一份在不言中的情感,王耀一直在想着伊万,伊万等了王耀一生。


  史学家们会写下:卫国战争进行了1418个日日夜夜,损失了2700万人口,1921——1925年出生的苏/联男青年中,只有百分之三活到了战后。
  史学家们会总结战争的意义,确定着时间的界碑。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:战壕里有过怎样的谈话;篝火边唱过怎样的歌;翘鼻子的狙/击/手怎样一笔一划地在节省下来的卷烟纸上写家信;蓝眼睛的飞行员怎样和自己的战鹰一起化为长久不灭的烈焰,而战友们只能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。
  那刚刚成年就遇上战争的一代,那带着旧伤日渐老去的一代,将永远在记忆里坚强地保存着这些事情,哪怕没有一本史学著作会提到这些,更不会提到:正是在最艰苦的1941 年冬天,伊万•布拉金斯基平生唯一一次爱情,像花儿一样绽放了。


  • 关于情节【严重剧透】

巧合的是,尽管理由不尽相同,两篇文的开篇都是伊万因为耀的消息而前往其他地方。

相比于《未完成的肖像》,《长冬如许》之中的露中二人错过了太多太多没有及时解开的误会,双方都带着难以释怀的情感,纠缠至死。

《长冬如许》情节安排上,个人认为其中最出彩的地方,是对于王耀在与伊万离别后的故事的叙述,先以妹妹春燕的视角讲述了部分的真相,之后再以侄子嘉龙向伊万转述王耀这些年真正的经历,将真相全盘托出。也点出了嘉龙的目的——王耀对与伊万的爱自始至终都没有错......可惜,终究还是来不及了。王耀认为自己是错的,误认为伊万生活得幸福美满。或许潜意识因为不想这样与伊万相见所以先行一步离去了;而伊万这么多年来误以为王耀变心,一直以来的生活也谈不上多幸福。

至少,伊万最后还是带着自己的爱人回来了。


而《肖像》之中,两人几乎自始至终都理解着对方,他们的心是在一块儿的,而他们也深知这一点。两人最后的结局,在时代背景下看来其实相当的完满了,我始终认为《肖像》的结局是HE。

《肖像》中相当经典的情节不少,比如前期让伊万从骑兵连到步兵连的那起关于战马的事件,以及耀和战马飞云的过往(事实上,这段情节曾经被某培文杯的一位参赛选手所抄袭);两人被叛徒出卖,在伊万“秘密基地”树洞里相拥彻夜。

乃至战争结束多年后,垂垂老矣的伊万在火车上偶遇当年被他们部队救下的伊丽莎白,两人告别时,伊丽莎白希望他能再称呼自己一句“元帅”的请求


在这森林里有一片独一无二的幸福之地。他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发现了它,凭着孩子的私心向所有人隐瞒了下来。后来,在1941年那个星华熠熠的夜晚,正是这片幸福之地,掩护了他和他怀中的心上人。他迄今记得自己当时那份怜爱和温柔,记得怀中那伤痕累累的身躯,记得那红肿干裂的双唇,记得那因受/刑而显得苍白、同时又因羞涩而显得嫣红的面颊。尽管他见过王耀更强健、更俊美的时候,可是最常回想起来的,却仍旧是王耀刚被他从绞刑架前抢回来的模样。

可是现在,这里却躲着另一个小男孩。他威胁地瞥了教授一眼,将食指树在嘴唇中间。教授一下子就明白了:这个满脸雀斑的机灵鬼就像从前的小万涅奇卡一样,颇为自得地发现了这个绝佳的军/事据点,倘若泄/露给别人,那可是一件恼火的事情。忽然,小男孩挥着根树枝一跃而出,跑出一段距离后,就扯着又尖又亮的童音大喊起来:“乌——拉——”
  从森林的四面八方传来了男孩子们欢呼的回应,还有许多双小靴子飞快跑来的足音。每一代男孩子都是这么玩打仗游戏的,他们就像半个世纪前只有七岁的他一样,认为打仗只是英雄主/义和浪漫主/义的功勋。
  教授悄悄地离开了。原本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这片幸福之地,见证过的人不再只有他和他的心上人了。如今这满脸雀斑的机灵鬼将它占为己有,像当年的万涅奇卡一样在打仗游戏中占尽风头。但这机灵鬼永远也不会知道:这里曾有过怎样的爱情。
  因为万涅奇卡长大后上了前线,为的就是让这机灵鬼长大后不再遇到战争。


  • 关于文笔

白桦老师的《未完成的肖像》的文笔相当好,并且对于很多场景的描写相当的精彩。

 “想必唱歌的那人一定是骑着马走的。”王耀微微侧着头,仔细谛听着远处白桦林里传来的渺茫歌声,“也许就是骑兵连的人。”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站在他身边的托里斯•罗里纳提斯好奇地看向朋友的侧脸,可王耀的眼睛依然停留在远方。他们看见落霞在白桦林的背后熊熊燃烧,仿佛将整片秋叶纷飞的树林都变作了一座金光灿灿的城。假如从那里飞出一位披挂着金色盔甲的天神,恐怕他们也不会奇怪。
    “步行的人不可能唱得那样奔放和悲壮。只有骑手,才能有原野一样辽阔的歌声。”
    仿佛应着这年轻中国人的判断似的,歌声裹挟着马蹄声一起,向着他们的步兵侦察连驻地逼近了。树林中飞出一个矫健的身影,在秋日夕照的辉映之下,骑手和骏马都仿佛是黄金铸就的一般。刹那间王耀觉得,也许这骑手并不属于这硝烟弥漫的岁月,而是从天而降,在莫斯科郊外这片华美而忧郁的原野上纵马而过,只为了唱一支歌……
    沿着这条被兵士皮靴和军用卡车碾出的道路,黄金似的骑手来到了他们面前。只听他脚边的马刺神气活现地响了两下,他顺手将缰绳往身边的白杨树上一绕,便大踏步地走到步兵侦察连的掩蔽部里了。

每个读过《肖像》的读者一定都难忘两人初遇的这段描写


  • 关于人物群像

《长冬如许》中人物并不多。耀的父母与严教授,都是被时代所迫害的苦命人

任勇洙可恨也可悲。可恨在于,无论如何,他算是间接杀死上述三人,毁了王耀下半生的罪人;可悲则在于,他始终认识不到对于王耀的迫//害是错误且不人道的,在时代的洪流中,他未曾深入思考过文//革期间这些行动是否有意义,是否是正确的。

春燕在当年没有自己的主见,一昧去追随勇洙,最后害了家人。她也间接促成了王耀和伊万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(提前告知王耀她自己假想的伊万的事情)她其实也挺可悲的。


《肖像》在内容上更注重于群像刻画,绘出战乱年代中的众生百态(甚至我觉得这才是白桦老师真正想写的)

说说印象比较深的次要角色,

“小元帅”伊丽莎白

小姑娘抖抖颤颤地开了口,声音里却是与她完全不相称的倔强和凶狠:“亲眼看见了又怎么样……反正我命令他们复活了……我是大元帅,我可以下命令,要是不行的话就再下一道……”
    “没有爸爸,一样可以长大。”王耀从她那惨白的小脸蛋上拂去滚滚而下的泪水,“我不就是吗?”
    “可是你有妈妈……”
    “那么,你就要必须要做一个比我更勇敢的人。丽莎,你明白吗?”
    ……他离开前最后一次回头望向保育院前这个小小的身影,系在她身上的女式披肩——母亲留给女儿的唯一的纪念,好像古代那些英勇无畏的元帅们的斗篷。他耳中仿佛还能听到伊丽莎白大元帅临别时对他说的话,那时她已经在笑了:
    “其实没关系的!你看,我爸爸妈妈总是一块儿战斗,最后也是一块儿上/刑场的。所以啊,他们俩在我心里是永远在一块儿的,相爱的人肯定是在一块儿的……”


副cp 托里斯和娜塔莎

就在诗人的脚下站着一个姑娘,她在唱歌。在托里斯的记忆中,她一直身穿军大衣,脚踏军靴,脑后扎着一个紧紧的发髻。可是今天,1945年5月9日,他还是第一次看见那本应属于她的、少女的装扮。她身穿一件蓝白相间的连衣裙,脚踏一双精致的小皮鞋。金色的长发披散下来,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飘扬。她以战火中度过的四年青春岁月,为自己赢得了这自豪地盛装打扮的一天。
  泪水一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,可他的整个心灵都感受得到:她的面容上辉映着灿烂的阳光,眼睛里却闪耀着晶莹的星星。星星顺着她的脸颊悄无声息地落到歌唱着的嘴角边。
  这就是她,娜塔莎。她就像这和平的第一天一样美丽。
  “娜塔莎!我的小姑娘!我的会唱歌的小星星!”
  娜塔莎拨开人群,来到他的身边。她没有和他握手,也没有拥抱或亲吻他。她庄重地跪倒在他脚前,将自己的嘴唇深情地贴在他那条假腿上。

     


王耀的初恋,列丽卡,战争期间当了德国军官的情人,报信间接害了王耀也救下了王耀,对于这个角色全文着墨不多,但就是挺让我感慨的......


还有伊万的妻子


  她叫安雅,是莫/斯/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。她是个好姑娘,虽然她已经年过四十,但她确实是姑娘——战争留下的千千万万老姑娘中的一个。他们去民/事登记处领证的那天,安雅哭了。“万尼亚,原谅我吧!”她歉疚地擦了擦青春不再的面庞,“我忘不了沃洛嘉……”
  “我非常理解你,安雅。因为我和你是同一代人……”
  在安雅的细心照料下,伊万神经损伤发作的次数也少了。就像托里斯说的那样:两个人过日子总是容易点的。尤其是上了年纪后,人们结婚往往不是出于爱情,而是因为需要陪伴。他和安雅相互尊重,相互照顾,相互理解。他允许安雅将藏着的照片挂在墙上,于是他认识了少尉沃洛嘉•科洛索夫,1943年秋天牺牲于库尔斯克郊外。这是人之常情嘛,他自己不也收着本日记……


《肖像》的次要角色们,他们有人高尚有人卑劣,有人天真有人残酷......总之,从中可窥得众生百态,尤其是在战争背景之下。



  • 关于番外

顺便插一句,《肖像》经典文里是少见的结局后没有番外的,私以为,白桦大大已经将所有想写的都写在正文中,从一而终,至于前事后事,则任君想象。甚至可以说,《肖像》如果有番外反而是冗余了

(当然《长冬》我觉得有番外会更合适,有一些内容不便于在正文中表达,采取番外的形式补全会更好,也算是圆了读者的缺憾)



  • 结语

如果看完《长冬如许》《肖像》还是没意犹未尽,并且能接受极东的话,这里推荐下《华亭旧事》(个人认为的极东巅峰作,同样首发贴吧,已出本,目前有三刷)。同样也是时代车轮下身不由己的主题。另外,这篇文要结合番外补全的视角,才能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。

感谢以沫大大和白桦大大带来这么优秀的作品!






最后私心放上《肖像》的一些文段【严重剧透】









说实在的《未完成的肖像》这个标题起得太妙了,三关,是一开始伊万教授那副始终无法点睛的画像,是当年分别前王耀手上的那幅小画像,是伊万心中那副再难重现的爱人的面庞......



“我回妈妈那去了”

“我黑眼睛的小傻瓜啊,我不听话的小白马。”

 “星星就是侦察兵的脚印,银河就是侦察兵的道路啊……”

他顾不上休息,久久地坐在那幅未完成的肖像前,凝视着清秀的眉宇下那一双并不存在的眼睛。
  “人一生只能年轻一次。”他说,“可是你已经年轻了这么多年,还要永远、永远地年轻下去……”


之前关于《肖像》的文评陆陆续续也写了有好几篇了,虽然不在lof上(笑),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。

评论(87)

热度(4916)

  1. 共63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